推荐新闻
【概要描述】新中国成立之初,***同志就指出:“我希望造成这么一种局面:就是又集中统一,又生动活泼🎒🥥,就...
【概要描述】新中国成立之初,***同志就指出:“我希望造成这么一种局面:就是又集中统一,又生动活泼🎒🥥,就...
6月28日至29日,2025上市公司论坛在温州举行。论坛上,上海证券交易所、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,就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、新一轮改革举措落地等话题集中发声,释放多维度改革信号。
虽然股价频传利好,但是外界最担忧的是,荣昌生物因过去几年持续亏损超40亿元,资金链承压严重。公司抛出的25亿元融资计划至今也没有着落,BD消息可能是救赎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综合来看,短期新消费与创新药交易拥挤度仍在高位但AI产业链拥挤度回落,南向资金近期同样关注新消费与创新药,估值层面科技互联网龙头与ROE基本匹配,但部分新消费已相对较高。具体而言,
“这让人想起2020年和2021年散户盲目买入元宇宙相关股票时的情形,”Eugene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SeokKeun Ha在首尔表示。“这本质上是对**政策的押注,更多是由市场情绪驱动,而非真正的基本面因素。”
展望后市,随着关键点位突破,股指仍有空间。可淡化指数,重视成长。2025年中国股市估值逻辑在内不在外,根本动力来自中国产业创新的不断涌现与股市贴现率的系统性降低,推动增量入市。外部局势的缓和,更强化了内部确定性逻辑的延展。因此,判断7月底之前股市仍有上升空间。
本周公募调研选股策略和私募调研跟踪策略获取正超额收益。公募调研选股策略相对中证800获得超额收益0.40%,私募调研跟踪策略相对中证800获得超额收益0.79%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迈威生物三款上市产品的销售收入并不高,对比在研管线的研发投入是杯水车薪。2023年和2024年三款产品的合计销售额分别为4200万和14500万元,而目前迈威生物所有在研管线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20亿元。